強烈旋風襲孟加拉 受害人數破千
台東旱象 8月無水可用
中國7月發生 8大罕見極端氣候
全球氣候異常 新加坡出現7月雪
美國東北部4月冰雨暴雪和狂風肆虐
現在世界各地的氣候異常現象非常的明顯,像是在台東,原本7月的降雨量都有達到500~600mm,今年卻連4mm都不到,以前在電視劇上看到過的7月雪,是代表著有冤情,卻在新加坡發生了,這些種種的氣候異常現象,都是由於人類不當的開發土地,破壞大自然,所造成的大自然反撲,氣候暖化,冰山開始融化,水平面上升,要是我們再沒有環保意識,地球將難以成為一個舒適的居住地了!
2007年11月26日 星期一
2007年11月8日 星期四
澳洲-雪梨歌劇院
GoogleMap
雪梨歌劇院位於澳洲雪梨,是20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,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藝術中心,已成為雪梨市的標誌性建築。該歌劇院1973年正式落成,2007年6月28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。
雪梨歌劇院坐落在雪梨港的便利朗角(Bennelong Point),其特有的帆造型,加上雪梨港灣大橋,與周圍景物相映成趣。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遊客前來觀賞這座建築。
除了用作觀光、演出歌劇、芭蕾舞劇、以及音樂會之外,雪梨歌劇院還是澳大利亞歌劇團、雪梨戲劇團和雪梨交響樂團的所在地。歌劇院由新南威爾斯文化部的子機構--歌劇院管委會管理。
雪梨歌劇院主要由兩個主廳、一些小型劇院、演出廳以及其他附屬設施組成。兩個大廳均位於比較大的帆型結構內,小演出廳則位於底部的基座內。其中最大的主廳是音樂廳,可容納大約2500人。設計的初衷是把這裡建造成為歌劇院,後來設計改動了,甚至已經完工的歌劇舞臺被推倒重建。音樂廳內有一個大風琴,是由羅納德·沙普(Ronald Sharp)於1969年至1979年製造的。它被認為是全世界最大的機械木鏈桿風琴,由10,500根風管組成。
主廳中較小的一個才是歌劇院。由於當初是將較大的主廳設計為歌劇院,小廳被認為不太適合做大型的歌劇演出,舞臺相對較小而且給樂隊的空間也不便於大型樂隊演奏。曾因改造擴建而耗時多年。
其他附屬設施則包括戲劇院、影院以及攝影室。一些免費的公共演出也經常在入口的階梯前舉行。
雪梨歌劇院位於澳洲雪梨,是20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,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藝術中心,已成為雪梨市的標誌性建築。該歌劇院1973年正式落成,2007年6月28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。
雪梨歌劇院坐落在雪梨港的便利朗角(Bennelong Point),其特有的帆造型,加上雪梨港灣大橋,與周圍景物相映成趣。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遊客前來觀賞這座建築。
除了用作觀光、演出歌劇、芭蕾舞劇、以及音樂會之外,雪梨歌劇院還是澳大利亞歌劇團、雪梨戲劇團和雪梨交響樂團的所在地。歌劇院由新南威爾斯文化部的子機構--歌劇院管委會管理。
雪梨歌劇院主要由兩個主廳、一些小型劇院、演出廳以及其他附屬設施組成。兩個大廳均位於比較大的帆型結構內,小演出廳則位於底部的基座內。其中最大的主廳是音樂廳,可容納大約2500人。設計的初衷是把這裡建造成為歌劇院,後來設計改動了,甚至已經完工的歌劇舞臺被推倒重建。音樂廳內有一個大風琴,是由羅納德·沙普(Ronald Sharp)於1969年至1979年製造的。它被認為是全世界最大的機械木鏈桿風琴,由10,500根風管組成。
主廳中較小的一個才是歌劇院。由於當初是將較大的主廳設計為歌劇院,小廳被認為不太適合做大型的歌劇演出,舞臺相對較小而且給樂隊的空間也不便於大型樂隊演奏。曾因改造擴建而耗時多年。
其他附屬設施則包括戲劇院、影院以及攝影室。一些免費的公共演出也經常在入口的階梯前舉行。
出處:維奇百科
以色列-迦密山
googlemap
迦密山是以色列北部的一個山脈,瀕臨地中海。得名於希伯來語「Karem El」,意思是「上帝的葡萄園」。古代這裡是一片葡萄園,而且始終以其肥沃著稱。
4世紀的一位敘利亞哲學家Iamblichus這樣描寫迦密山:「眾山中最神聖的,群眾禁止靠近」。
「迦密山聖母」是聖母瑪利亞的一個頭銜,以紀念她將「聖母聖衣」(Scapular of Our Lady of Mount Carmel)贈給Saint Simon Stock。聖母聖衣節在7月16日慶祝。
地理:
迦密山長16英里,寬約4-5英里,高1,800英寸。海法市就位於迦密山西側的海角,一部分位於其底部,還有幾個較小的城鎮,Nesher和Tirat Hakarmel。沿著山脊,有德魯茲人城鎮Daliyat al-Karmel和Isfiya,2003年已經合併成立迦密市(24,400人)。迦密山東部有Yokneam鎮,南面有Zikhron Ya'aqov鎮。
歷史:
迦密山在聖經中提及。在迦密山發生奇跡,耶和華與巴力競爭,耶和華的先知以利亞獲勝,殺死了巴力的450名先知。[1]
12世紀,羅馬天主教修會加爾默羅會由義大利人貝托爾德(Bertold)成立於迦密山。貝托爾德是一名朝聖者或十字軍。加爾默羅會後來發展成全世界主要的天主教修會之一。1281年以前,加爾默羅會章程規定:「從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虔誠地住在迦密山時起,舊約和新約中的教父們」
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,迦密山扮演了重要的戰略角色。
出處:維奇百科
迦密山是以色列北部的一個山脈,瀕臨地中海。得名於希伯來語「Karem El」,意思是「上帝的葡萄園」。古代這裡是一片葡萄園,而且始終以其肥沃著稱。
4世紀的一位敘利亞哲學家Iamblichus這樣描寫迦密山:「眾山中最神聖的,群眾禁止靠近」。
「迦密山聖母」是聖母瑪利亞的一個頭銜,以紀念她將「聖母聖衣」(Scapular of Our Lady of Mount Carmel)贈給Saint Simon Stock。聖母聖衣節在7月16日慶祝。
地理:
迦密山長16英里,寬約4-5英里,高1,800英寸。海法市就位於迦密山西側的海角,一部分位於其底部,還有幾個較小的城鎮,Nesher和Tirat Hakarmel。沿著山脊,有德魯茲人城鎮Daliyat al-Karmel和Isfiya,2003年已經合併成立迦密市(24,400人)。迦密山東部有Yokneam鎮,南面有Zikhron Ya'aqov鎮。
歷史:
迦密山在聖經中提及。在迦密山發生奇跡,耶和華與巴力競爭,耶和華的先知以利亞獲勝,殺死了巴力的450名先知。[1]
12世紀,羅馬天主教修會加爾默羅會由義大利人貝托爾德(Bertold)成立於迦密山。貝托爾德是一名朝聖者或十字軍。加爾默羅會後來發展成全世界主要的天主教修會之一。1281年以前,加爾默羅會章程規定:「從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虔誠地住在迦密山時起,舊約和新約中的教父們」
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,迦密山扮演了重要的戰略角色。
出處:維奇百科
2007年10月21日 星期日
巴西-聖保羅藝術博物館
2007年10月15日 星期一
剛果-剛果河
GoogleMap
剛果河是非洲中西部最大的河流,全長4700公里(以三比西河為源),列非洲第二位,僅次於尼羅河,幹流流經尚比亞、剛果民主共和國、剛果共和國和安哥拉。剛果河流域是世界上第二大熱帶雨林區域,第一位是亞馬遜雨林。剛果河也是非洲第二大水量的河流。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剛果共和國均以剛果河為名。1971年至1997年期間,現剛果民主共和國稱為薩伊,當時該國政府稱該河為薩伊河。
源流
上游
剛果河的源頭位於尚比亞境內東非大裂谷的高地山區,源頭稱謙比西河,過姆韋魯湖後稱盧阿普拉河,向北與發源於坦噶尼喀湖的盧阿拉巴河匯合後,過了基桑加尼附近的斯坦利瀑布後稱為剛果河,折向西流,進入中游。上游地區多湖泊和沼澤。
中游
進入中游後,剛果河逐漸改向西南,接納多條支流,最後與烏班吉河合併,進入斯坦利湖,金夏沙和布拉柴維爾隔湖相對。金夏沙以下,進入下游。
下游
下游剛果河切穿晶山山脈,河面變窄,多峽谷、急流和瀑布,經過馬塔迪和博馬,在姆安達小鎮邊入海。
剛果河是非洲中西部最大的河流,全長4700公里(以三比西河為源),列非洲第二位,僅次於尼羅河,幹流流經尚比亞、剛果民主共和國、剛果共和國和安哥拉。剛果河流域是世界上第二大熱帶雨林區域,第一位是亞馬遜雨林。剛果河也是非洲第二大水量的河流。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剛果共和國均以剛果河為名。1971年至1997年期間,現剛果民主共和國稱為薩伊,當時該國政府稱該河為薩伊河。
源流
上游
剛果河的源頭位於尚比亞境內東非大裂谷的高地山區,源頭稱謙比西河,過姆韋魯湖後稱盧阿普拉河,向北與發源於坦噶尼喀湖的盧阿拉巴河匯合後,過了基桑加尼附近的斯坦利瀑布後稱為剛果河,折向西流,進入中游。上游地區多湖泊和沼澤。
中游
進入中游後,剛果河逐漸改向西南,接納多條支流,最後與烏班吉河合併,進入斯坦利湖,金夏沙和布拉柴維爾隔湖相對。金夏沙以下,進入下游。
下游
下游剛果河切穿晶山山脈,河面變窄,多峽谷、急流和瀑布,經過馬塔迪和博馬,在姆安達小鎮邊入海。
2007年10月7日 星期日
安大略省的歷史
GoogleMap
安大略(Ontario),簡稱為安省,位於加拿大的東部,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,加拿大的首都渥太華也在安大略省。安大略是加拿大人口最多的省份,根據2006年統計,安大略人口有大約1220萬人。
首都:安大略省渥太華市
政體:聯邦議會民主政體及君主立憲制
政府首腦:總理國
徽:楓葉
安大略省的歷史
歐洲人到來前,此地區主要居民為印第安的亞岡昆人和易洛魁人部落。法國探險家艾蒂·布魯勒(Étienne Brûlé)於1610年到1612年探索了安大略省的一部分地區。英國探險家亨利·哈得遜於1611年航行到了哈得遜灣,並宣佈此地為英國所有。但法國人薩繆爾·德·尚普蘭於1615年到達休倫湖,法國傳教士開始在大湖地區建立駐地。這些法國移民點遭到了敵視他們的易洛魁人的襲擊,當時易洛魁人更願意同英國人結盟。
17世紀末,英國人開始在哈得遜灣建立貿易站,並著手爭奪安大略的控制權。1763年七年戰爭結束,巴黎條約規定將法國在北美幾乎所有的領地(即新法蘭西)都轉給英國。安大略1774年併入魁北克。從1783年到1796年,對於美國獨立戰爭中逃離的保皇派,英國給予200公頃的土地,讓他們在加拿大開始新的生活。此項措施使得渥太華河以西的加拿大人口迅速增加。1791年的憲法法案將魁北克分成渥太華河西面的[加拿大與東面的下加拿大兩塊。1793年John Graves Simcoe被任命為上加拿大第一任總督。
在1812年戰爭中,美國軍隊越過尼亞加拉河與底特律河進入安大略,但被英軍和原住民軍隊趕了出去。美軍控制了安大略湖和伊利湖,並在約克戰役中一度佔領了約克(今多倫多市),但美軍無力守住約克,於是撤退時將其燒為白地。
1812年戰爭結束後,由於不滿英屬北美實行的家族寡頭統治,上下加拿大都曾爆發過反叛運動,但都被英國政府撲滅。1840年,上下加拿大兩省合併為加拿大省。1848年加拿大省建立了議會制自治政府。到了1850年左右,加拿大的英裔人口超過法裔。1860年代,由於擔心美國內戰影響到加拿大,英裔和法裔開始籌劃在英屬北美殖民地建立更廣泛的聯邦。1867年7月1日,英屬北美法生效,加拿大省重新分成安大略和魁北克兩省,安大略、魁北克、新斯科舍和新不倫瑞克四省組成加拿大自治領。多倫多也從此正式成為安大略的首府。
1872年到1896年,奧利弗·默瓦特當選安大略省長。在他的任期內,安大略省權力和地域都得到了擴張,現在的安大略西北部,蘇必利爾湖到哈得遜灣的廣大地域傳統上並不是上加拿大的轄區,但在他的努力爭取下,這片土地成了安大略省的一部分。默瓦特同聯邦政府總理約翰·麥克唐納的對省權的爭奪也使得加拿大未成為一個高度集權的國家。同時期聯邦政府修建的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從安大略穿過,也造成了省內工業的繁榮。
19世紀末期,礦業開採開始繁榮。同時也開始利用水利發電。當時成立的安大略水電委員會即是現在安大略水電公司的前身。便宜的電力更促進了製造業的發展,1904年福特公司在溫莎開辦加拿大分公司,1918年通用汽車加拿大分公司也成立了。汽車製造自此成為安大略的主要產業之一。
二戰以後安大略經濟繼續迅猛發展。大多倫多地區吸引了大量的移民。自1980年後,很多移民來自歐洲以外的地區,安大略也成為一個多民族的省份。1970年代以後,由於魁北克獨立運動的影響,很多商業也從蒙特婁轉移到多倫多,使得多倫多超過蒙特婁,成為加拿大最大的城市。
出處:WIKI
安大略(Ontario),簡稱為安省,位於加拿大的東部,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,加拿大的首都渥太華也在安大略省。安大略是加拿大人口最多的省份,根據2006年統計,安大略人口有大約1220萬人。
首都:安大略省渥太華市
政體:聯邦議會民主政體及君主立憲制
政府首腦:總理國
徽:楓葉
安大略省的歷史
歐洲人到來前,此地區主要居民為印第安的亞岡昆人和易洛魁人部落。法國探險家艾蒂·布魯勒(Étienne Brûlé)於1610年到1612年探索了安大略省的一部分地區。英國探險家亨利·哈得遜於1611年航行到了哈得遜灣,並宣佈此地為英國所有。但法國人薩繆爾·德·尚普蘭於1615年到達休倫湖,法國傳教士開始在大湖地區建立駐地。這些法國移民點遭到了敵視他們的易洛魁人的襲擊,當時易洛魁人更願意同英國人結盟。
17世紀末,英國人開始在哈得遜灣建立貿易站,並著手爭奪安大略的控制權。1763年七年戰爭結束,巴黎條約規定將法國在北美幾乎所有的領地(即新法蘭西)都轉給英國。安大略1774年併入魁北克。從1783年到1796年,對於美國獨立戰爭中逃離的保皇派,英國給予200公頃的土地,讓他們在加拿大開始新的生活。此項措施使得渥太華河以西的加拿大人口迅速增加。1791年的憲法法案將魁北克分成渥太華河西面的[加拿大與東面的下加拿大兩塊。1793年John Graves Simcoe被任命為上加拿大第一任總督。
在1812年戰爭中,美國軍隊越過尼亞加拉河與底特律河進入安大略,但被英軍和原住民軍隊趕了出去。美軍控制了安大略湖和伊利湖,並在約克戰役中一度佔領了約克(今多倫多市),但美軍無力守住約克,於是撤退時將其燒為白地。
1812年戰爭結束後,由於不滿英屬北美實行的家族寡頭統治,上下加拿大都曾爆發過反叛運動,但都被英國政府撲滅。1840年,上下加拿大兩省合併為加拿大省。1848年加拿大省建立了議會制自治政府。到了1850年左右,加拿大的英裔人口超過法裔。1860年代,由於擔心美國內戰影響到加拿大,英裔和法裔開始籌劃在英屬北美殖民地建立更廣泛的聯邦。1867年7月1日,英屬北美法生效,加拿大省重新分成安大略和魁北克兩省,安大略、魁北克、新斯科舍和新不倫瑞克四省組成加拿大自治領。多倫多也從此正式成為安大略的首府。
1872年到1896年,奧利弗·默瓦特當選安大略省長。在他的任期內,安大略省權力和地域都得到了擴張,現在的安大略西北部,蘇必利爾湖到哈得遜灣的廣大地域傳統上並不是上加拿大的轄區,但在他的努力爭取下,這片土地成了安大略省的一部分。默瓦特同聯邦政府總理約翰·麥克唐納的對省權的爭奪也使得加拿大未成為一個高度集權的國家。同時期聯邦政府修建的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從安大略穿過,也造成了省內工業的繁榮。
19世紀末期,礦業開採開始繁榮。同時也開始利用水利發電。當時成立的安大略水電委員會即是現在安大略水電公司的前身。便宜的電力更促進了製造業的發展,1904年福特公司在溫莎開辦加拿大分公司,1918年通用汽車加拿大分公司也成立了。汽車製造自此成為安大略的主要產業之一。
二戰以後安大略經濟繼續迅猛發展。大多倫多地區吸引了大量的移民。自1980年後,很多移民來自歐洲以外的地區,安大略也成為一個多民族的省份。1970年代以後,由於魁北克獨立運動的影響,很多商業也從蒙特婁轉移到多倫多,使得多倫多超過蒙特婁,成為加拿大最大的城市。
出處:WIKI
訂閱:
文章 (Atom)